祭奠礼仪-农村丧事文化-三献礼-宾祭礼
jhliyilin
2021-08-30
| 转藏
大
中
小
展开全文
宾祭礼 湖南省邵东县范家山镇井冲村灵官庙 谢秉直 周志军 整理 通: 行xx礼,陈设备,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鸣炮(或加喊:升炮)。 引:升三炮。 通: 击鼓(或:发鼓)。 引:击鼓三通。 通: 鸣金(大锣)。 引: 鸣金三匝。 通: 大乐。 引:大乐三吹。 (有的中间还有“大筒三发) 通: 细乐。 引: 细乐三奏。 通:金鼓。(或:合奏) 引: 金鼓齐鸣。 通:更细乐。 引:更细乐长奏。 通: 就位。 引:主祭者(身份尊者称“主祭宾”),皆整冠扬尘出帏就位。 通:参神。(或:参灵)。 引: 皆参神(作一个揖)。 通:盥洗。 引:行盥洗礼,主祭者,诣盥洗所,就位,授巾,盥洗,巾落,盥洗毕。 通:复位。 引:主祭者降复初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兴平身 (身份尊者喊“'起立)。 引:皆兴平身 通:上香。 引:行上香礼,主祭者诣香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上香。 引:执事者举壶酌酒,献酌,祼地,翻酌,,初上香,亚上香,三上香,俯伏。通: 乐止引 读文。------ -读文毕,复乐。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上香礼成(或'毕”)。 通:复位。 引:主祭者降复初位,就位。 通 跪引 皆跪通 叩首引 皆叩首通 叩首引 皆叩首通 叩首引 皆叩首通 兴平身引 皆兴平身 通:初献(或“奠”)。 引:行初献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引:执事者,酌酒,初献酌,祼地(或“酹酒),献膞,呈箸,初献毕。通 叩首引 皆叩首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初献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者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通:亚献。 引:行亚献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 就位。 通:跪。 引:皆跪。 引:执事者,酌酒,献酌,祼地,翻酌 ,献禽,呈箸,亚献毕。 通 叩首引 皆叩首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亚献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者,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通:终献(或:三献)。 引:行终献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 皆跪 引:执事者酌酒,献酌,祼地,翻酌,献鳞,呈箸,终献毕。 通 叩首 引 皆叩首,终献礼成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 通:复位。 引:主祭者,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通:侑食。 引:行侑食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c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引:执事者,献膞,呈箸,献禽,呈箸,献鳞,呈箸,献食,侑食,呈箸,献茗,献帛,献楮,献幽光, 献海沙.....(桌子上其他东西如花生,饼干等等), 侑食礼毕。 通 叩首引 皆叩首。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侑食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者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三献礼毕。 通:辞神(或:辞灵)。 引:皆三揖辞神, 一揖,二揖,三揖(也可以喊成“鞠躬”)。礼成,细乐止,主祭者退位,孝子出帷答谢,撤状,焚文,焚帛,焚楮,作大乐,鸣炮三铳。 (三献礼仪完)注意①凡祭神,告祖,朝夕奠,家祭,宾祭等,均用三献礼。惟成服,发靷礼,因孝子在服中。应与众有别,只用八稽颡,(即盥洗毕,先不复位,直接去上香,再复位稽颡)注意:②若设有酒樽所与读祀所者,三献要先在酒樽所献果后再棒杯至食案→复位→由西阶至读祀所→献茶后→再复位→上香后→也要一主祭者至读祀所→跪后→读文。释字 盥:音惯,guan去声,洗。 祼:音惯,guan去声,把酒倒在地上。也可写作“淉”。 侑:音又,you去声,劝人或神灵等吃喝。 楮:音楚,chu上声,烧纸,作冥币用的纸。 箸:音注,zhu去声,筷子。 撤状:收拾祭奠物品。 幽光:蜡烛。 海沙:食盐。 膞:(“月専”合成的字,有些用“馔”字代替,音撰zhuan上声,猪肉)。多写成“馔”就不对了。 场面摆设见图… 说明: “通”的意思是通盘指挥,一般站着不动。 “引”的意思是引导主祭者的引礼宾,一般引导其走向某一个位置。也称引礼生 执事者一般两人,一人献一人打拱手。 香灯师一人,负责祭礼的摆放于收捡。 铳炮师一人,现在铳已经用大炮代替。 读文(念祭文)要一把好手。 乐器2人以上。 这是个基本框架,具体操作时候,要据实际情况稍有变通。 基本路线是:初位(参灵)----盥洗----初位(叩首)----香案(上香)----初位---食案(一献)---初位---食案(二献)---初位---食案(三献)---初位---食案(侑食)--初位(辞灵)。 至于前面喊“行xx礼”,据情况而定: 儿子,承重孙(长子若亡其子之称),上门女婿,以及抚过来的,叫“成服礼”; 女儿女婿,亲崽(义子)亲女叫“泣祭礼”或“泣奠礼”;过继者回家祭奠也泣奠礼 孙子,兄弟,侄子,未出嫁的侄女孙女,(不分亲的堂的),如果没有男孩,只有女儿,未出嫁的,等等都叫“家祭礼”;干女儿,未出嫁者为家祭礼,已出嫁者为宾祭礼。 其他客人一律叫“宾祭礼”; 如果搞不清其关系,除“成服礼”以外,都叫“祭奠礼”也未尝不可; 第二天早上出门的礼叫“发引礼”。再有:亡者未出门叫吊奠礼出门者叫祭奠礼又有一说:悼唁者身份次于亡者叫吊奠礼尊于亡者叫祭奠礼如分不清通称为宾祭礼孝帽及哀杖只能孝男用,承重孙用,其余诸孙不用。不是嫡派之子是长孙也可用,但报服称杖期孙。妻死子幼,以丈夫报服称权期孙哀杖,男丧用筒竹,象征节在外,女丧用桐木,象征节在内,长齐心平头,老尺二尺一寸三分,今市尺一尺五寸。 如果表示对主祭客人的尊重,比如舅舅,可以用三个头的,就是喊成“发鼓一通.....细乐一奏”到“发鼓三通.....细乐三奏”,余下同。但一般只猪羊祭,点主上堂等,才用,平时用就显得庸俗化了。 中间在喊的时候,如果是“行成服礼”,中间的“主祭者”要改成“主祭孝子”等,在侑食礼中,如果又是媳妇或孙子的话,又要喊成“主祭孝媳”“主祭孝孙”等等。 如果几个人合伙主祭,不管是成服还是客祭。大的“一献”,其他小一点的可以主以后的献礼,或者“侑食”。成服礼,孝子等等人员,都在堂帐里面,等着,司礼人员喊“出帷”之后,才在司礼人员带领下,出帷就位。 食案上摆设,前排三个杯子,中排自左至右依次是鸡鱼肉(这个也有差别,有的把鸡摆在中间。后排摆其它东西---包括,一小撮茶叶,一小碗米饭,烧纸一小撮,帛,蜡烛二只等等。 香案上摆三个杯子,三支香,一般在上香时候由执事者,听从口令点燃,也有事先点燃。插一对蜡烛,事先点燃,一壶米酒。祭文一般也凡在香案桌子上。 盥洗所摆一个洗脸架子,一个脸盆,放一块新的毛巾。 鼓乐所与盥洗所位置不定,以方便为原则。 大乐就是唢呐。 细乐以共共琴或二胡为主奏,有时加以笛子,扬琴,秦琴等。 金即大锣。 细乐演奏时候可以加夹钞溜子。 祭奠顺序首先是成服礼。 然后一般是“娘亲舅大”----母亲去世的话,接着由做舅舅的祭奠。或者“爷亲叔大”---父亲去世的话,先由伯父或者叔叔祭奠。 其他的一般按照先来后到举行。 祭奠宾所需要准备的有: 祭文一篇。 叫鸡(公鸡)一只,宰了,去内脏,尾巴留几根毛。 草鱼或者鲤鱼一条,一般一斤左右,不需破。 其他的副食品比如饼干,方便面,糖果等随便一些就行。 肉要方方正正的一坨,一斤左右。煮一下。 冥纸(叫火纸或烧纸)一坨(一般4----6斤),不能用冥币代替。 蜡烛2只。 香3只。 金伞银伞。 鞭炮2挂。 壳子(红包)一个,一般50元以上,自己的心愿。 烟一条。特别说明一下: 成服礼。 孝子,煮祭时,先一般与家属人员一起,呆在“后堂”,即帷后。听候司礼人员的“口令”,出帷就位。 因为有孝棍,所以一旦起立行走时候,一定要记得加喊一词“执杖”;跪下或者盥洗时候,一定记得加喊“搁杖”,或“卧杖”亦可。 叩首改为“稽颡稽首”。因为这是一种最为隆重的一种拜礼,额头触地,只用于孝子一家,其他不用,故而,喊礼时候,不能喊成“叩首”了。 最后,因为诚服后,接着有其他亲属祭奠,孝子需要跪在帷后回礼,所以诚服礼仪完成后,孝子入帷。 客祭之每个亲属祭奠完成后,孝子都要出帷跪谢。 其他则完全一样。 附, 如何区别儒家祭礼与佛道二家祭礼,最简单的就是看祭品。 佛道二家的教义最为珍惜生命,绝不会用血肉有情之物----即动物,做祭品的,只用香花茶水果,绝不杀生。 而儒家则最不珍惜动物生命,不管这一套,不惜杀生祭死,鸡鱼肉甚至牛羊等各种动物,都有可能杀了用来做祭品。 有关成服礼仪 请参看《祭奠礼仪-农村丧事文化-三献礼-成服礼》一文,百度一下就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
献花(0)
+1
来自:
jhliyilin
>
《精品家藏》
举报/认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