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节目进行到第五个年头,节目方放弃了版权,将节目的细节做了些许调整,然后将LOGO和名称稍改下,一档全新原创音乐节目就诞生了。而且,节目方处处高调标榜自己的“原创”精神,主持人还“扬眉吐气”地说,因为“中国新歌声”的横空出世,2016年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电视综艺原创元年”。
原创元年!!多么富有讽刺意义的话!
这句话首先承认了,中国数百家电视台,从来就没有一档像样的原创综艺节目;而首档所谓的“原创”节目,竟然是这档换汤不换药的“中国新歌声”。
我只想说两个字:悲!哀!
荷兰,一个只有1/3个浙江那么大,人口数不及北京的国家,创造了这么一个节目,可以火爆全球,而我们怏怏大国,却必须花天价去购买它的版权。
还有一个面积不及半个湖南的国家——韩国,向中国输出的节目就数不胜数了。
再来看另一档音乐节目,来自江苏卫视的《蒙面歌王》。这是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一档同名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于2015年7月19日起播出,也是同期的综艺收视冠军。
不同的是,《蒙面歌王》只进行了一季,从2016年9月18日播出的第二季起,就改名为《蒙面唱将猜猜猜》,通过对赛制稍作更改,摇身一变也成为了一档“拥有百分之百知识产权的原创音乐节目”。
再接下来就到了《我是歌手》的更名了。
同是三档音乐类王牌综艺节目;
分别来自国内省级卫视三巨头;
同是引进国外版权;
都是在做到一定时候就改名,变身为“原创节目”……
此刻,我真想替中国电视人说句公道话:我们不仅有原创精神,更有无可匹敌的不要脸精神。
当然,不要脸的肯定远不止这三家,例如号称原创节目的《梦想的声音》以及《天籁之战》,索性不买版权,但其节目模式实际上都是抄袭韩国同一个节目——《神的声音》,仅有极少细节方面的改动。
(二)
再来分析下他们改名的原因。
《中国好声音》改名的原因是因为钱。
因为中国引进方认为荷兰版权方的版权费过高,有压力;土豪加多宝给的钱都最终都进了外国人的口袋,不心甘;同时掂量了一下自己,经过整整四季的闹腾,套路都摸熟了,节目的影响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是时候自起炉灶了。
说干就干,于是把导师转椅改成了“过山车”,就给这节目贴上了自己的原创标签。而且,导演组似乎对此改制颇为自鸣得意,宣传总监陆伟甚至表示有信心将《中国新歌声》这个模式向海外输出。
啧啧,真是什么话都敢说!抄了人家的东西,竟然还要跟人家抢饭碗了。
如果世界上从来没有过一档叫《The Voice of Holland》的节目,而你却做出了一档《中国新歌声》这样的节目,那你无愧于中国电视人的骄傲!你也完全有底气将节目推向海外。
即使已经有了《The Voice of Holland》这档节目,如果你经过借鉴和改动,首次做出了《中国新歌声》这档节目,那别人最多也只说你投机取巧而已!
而现在,你是照搬别人的模式做了四年,复制了别人的成功之后,然后换个道具,整个节目就与别人无关,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钱是省下来了,那脸呢?
这样的商业行为,难道不叫过河拆桥?
这样的原创方式,真的不算抄袭?
你嫌别人漫天要价,但别人有这个权利;
你灿星不买,人家唐德还抢着买呢;
商业行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己没有原创能力,就只有任人盘剥的份了。
《蒙面歌王》和《我是歌手》改名的原因都不明朗,可能有版权费用方面的考虑,但还有其他原因。
这两个节目有个共同点,都是引进自韩国的节目,且都是沿用原名播出。
所以,这两个节目的改名,很可能与去年的“限韩令”有关。
相比版本费用,可能这个原因更为关键。
至少以芒果台与韩国娱乐界多年来的亲密合作,应该不至于在费用方面谈崩的可能。
相比《中国新歌声》,这两个节目没有版权官司,所以也没有那么高调而刻意地标榜原创。可能他们将节目改名,并变为自己拥有全部版权,更多的意义在于表立场,不排除在私底下继续向韩国版权方交钱的可能性。
涉及政治方面的东西,我就不过多猜测。
其中,后起之秀《蒙面歌王》的改名,除了“限韩令”,可能还跟广电总局限制选秀、PK类音乐真人秀节目数量的要求有关,为了生存,改变了节目性质。
(三)
再来说一下改名给节目带来的影响。
当一个品牌做响以后,不管名字是好是坏,改名都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很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不到逼不得已,任何品牌都轻易不敢更名。
例如《中国好声音》的老朋友加多宝,就有过这方面的惨痛经历。当年,加多宝运营多年的成熟品牌“王老吉”被广药集团收回,被逼起用“家多宝”这个谁也没听说过的名字。为了推广这个名字,加多宝耗资逾8亿仍难弥补更名带来的品牌损失。
也许正是因为加多宝深知更名带来的痛,所以在《中国好声音》2016年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后,这位合作多年的好基友选择了退出。
《中国新歌声》播出后,虽然褒贬不一,但至少省下一大笔版权费,在钱方面肯定是没亏。
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标榜的“原创”精神并没有让人肃然起敬,反而让人觉得节目一下LOW了好几个档次。有图有真相,从节目LOGO的变化就可见一斑:
原版LOGO简洁、美观、大气,V字手势加麦克风的图案彰显创意,色调、背景和字体的设计都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和震撼力;
到《好声音2016》,一个土豪金的大V,显得突兀而不知何意?金色的字体加一红色的边框,像极了没戴红蓝眼镜看3D电影的效果。整体俗而空洞,跟原版不在一个档次;
而当我看到最后的《中国新歌声》这一版LOGO,就真的服了。
这一版放弃了V字,却沿用了手握麦克风的图案,而且包括图案和字体,全部镀上24K纯金,流光溢彩,档次得到飞跃性的提升。虽然手握麦克风的画质略显粗糙,但这不是重点,上面是亮闪闪的五颗金星,与话筒连起来,像一枚燃烧的火炬,照亮了节目组一颗颗决意“以原创报国”的赤子之心。图案和后面五个字相结合,又如一面飘扬的旗帜,指引着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坚定向前。LOGO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像五、六十年代的战争片的电影片头,激励人心,充满正能量。虽然我不太懂英文,但我估计上面的SING!CHINA,大概应该是“冲啊,为了新中国”的意思吧。
《蒙面歌王》改名为《蒙面唱将猜猜猜》后,光看这名字也已经LOW到爆了,像一个游戏节目,不过官方确实也表示将其定位为一档弱化歌王竞技、强化娱乐性质的竞猜类真人秀。
韩国原版《蒙面歌王》其实挺好的,结果这样被改得不伦不类,还跟原版撇清关系,竖起原创的旗号,真是让人醉。
至于《我是歌手》的更名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暂时不得而知,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
我们都知道,在制造业,一向是 “中国制造”雄霸天下, “中国创造”却萎靡乏力;
而如今的电视综艺产业,竟然也有惊人的相似。
表面上各大电视台的无数档节目拼得热火朝天,一派欣欣向荣,可如果除去那些引进版权的节目,我们几乎没有节目可看。
除上述三档节目,还有如《中国达人秀》《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数不清的外国节目在中国落地开花风生水起。
中国人怎么了?中国人真的只有制造的干劲,没有创造的头脑吗?
制造业缺乏创造力的后果就是:富士康代工一部苹果手机只赚4美元,中国人买一部苹果手机却要数千元。
电视业缺乏原创力的后果就是:《好声音》荷兰版权方漫天要价,你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自媒体圈,很流行一个词:伪原创。
90%的自媒体人,每天都在干着伪原创的勾当,真正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你天天看到的那些被疯转的“爆文”,你以为有几篇是原创?
相比不少坚持原创却门前冷清的作者,伪原创者很多还混得挺滋润,也毫不避讳谈及自己这种生产内容的方式。很多新手更是对诸如“如何5分钟内打造一篇10万+阅读量的伪原创”之类的“秘笈”类文章趋之若鹜。
包括本人的微信公众号“聂非池”刚开始弄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每天当当段子搬运工,搞搞伪原创,多省事啊,一天更新三五篇文章毫无压力。
但后来我想,如果大家都这样抄来抄去,最后这个圈子会变成怎样?
虽然读者并不关心是原创还是抄袭,只要内容好看就OK。但如果长此以往,读者还有什么内容可读?
同时我拷问自己:作为一个因喜欢写作而走上这条路的人,难道当一名段子狗就是你的理想?
NO!我终于醒悟,这样干没意思。我必须写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我想要的。
我不是原创大神,可能也无法把这个当成职业,索性不如摒弃功利,随心而写,不管几天能更新一篇,也不管粉丝有多少,坚持原创到底,但求无愧于心,但求自娱自乐罢。
有点跑题了。但说到这里,我似乎已经找到中国人缺乏原创的病根了:
中国人习惯找捷径,热爱投机取巧,没几个人愿意静下心去创作,所以也难出精品;再说原创有风险,不见得会成功,很可能费力不讨好。
所以,自媒体人觉得,与其花大把精力去埋头创作,不如抄一篇爆文博下眼球。
而同样中国电视人也觉得,与其花大把人力、时间和财力去原创研发,不如直接花钱买一档别人已经做成功的节目来得直接。
即使不买,我也可以模仿。比如你做《爸爸去哪儿》,我就做《妈妈去哪儿》《宝贝去哪儿》《爸爸回来了》……
有钱的买,没钱的山寨,这就是国内电视节目的现状。
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记住:
没有原创,就没有未来。
而没有原创却强装原创的中国式伪原创,更加令世人耻笑。
希望我们的电视人能以《好声音》等节目为鉴,改变观念,在原创的土壤里精耕细作,真正做出一档令世界侧目的好节目出来。
作者:聂非池 微信公众号:GZWBHHH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