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史三国:半魔又半佛之笮融

半史三国:半魔又半佛之笮融

笮融者,无论从正史、野史抑或小说而言,皆属于边缘人物。但此人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

参《后汉书·陶谦传》载,‘初,同郡人笮融,聚众数百,往依于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运粮。’即笮融与陶谦同乡,故受陶谦器重,负责督管下邳、彭城、广陵三郡之糟运。

然督管粮草税赋,自古即是肥差。笮融同样如此,凭借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期间囤积了大量财富。

后「及曹操击谦,徐方不安。融乃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

谢承《后汉书》载,广陵郡长赵昱「高絜廉正,抱礼而立,清英俨恪,莫干其志;旌善以兴化,殚邪以矫俗」。故笮融至广陵后,赵昱对其以礼相待。然笮融却报之以贪婪。

笮融窥视广陵物丰民富,遂于宴席之上斩杀赵昱,并纵兵劫掠广陵。

又《三国志·刘繇传》载,‘融过杀礼,然后杀皓。后为扬州刺史刘繇所破,走入山中,为人所杀。’

即笮融谋害赵昱后,一路南下,相继杀害薛礼、朱皓。最终狼狈逃窜,被人追杀至死。参照史志所载,仿佛笮融此人,留于后世的形象只是在不停地制造杀掠而已。

料想后人读史至此,无不认定笮融此人,狼心狗肺、心狠手辣。是谓「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之代表。

但正常而言,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其背后皆有相应地思想、逻辑。

譬如,笮融杀赵昱,广陵毕竟隶属徐州,此时正在曹操的铁蹄之下,不适久留。趁曹操兵马未至,率先「携款潜逃」。

而且赵昱既然「高絜廉正」,又岂会与笮融此人意气相投。故所谓「宴席」或许即是鸿门宴。

又《江表传》中载,‘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

薛礼原是彭城相,与笮融相熟,故笮融南下投奔薛礼。然而笮融虽是避过曹操之锋芒,但依附刘繇后,却要面临袁术之攻伐……

《江表传》又载,「策先攻融,融出兵交战,斩首五百馀级,融即闭门不敢动。」

于是,孙策「渡江攻礼,礼突走」,而樊能、于糜等「复合众袭夺牛渚屯」,即袭击孙策后方,以致孙策退走。

薛礼突走、孙策退走。换言之,薛礼之驻地,暂时出现了真空状态,如此则勾起了笮融的贪欲。笮融顺势霸占其地盘、吞并其部属。最终,二人兵戎相见,薛礼兵败身死。

又《刘繇传》载,‘孙策东渡,破英、能等。’

刘繇最终不敌孙策兵势凶猛,决定「溯江南保豫章」,而驻彭泽。且刘繇势弱,故并未在意薛礼与笮融之间的矛盾冲突。

但与此同时,豫章太守周术病卒。

参《三国志·诸葛亮传》引注《献帝春秋》载,‘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

有刘繇的辅助,朱皓顺利击退诸葛玄,入驻南昌。

然《献帝春秋》又载,‘是岁,繇屯彭泽,又使融助皓讨刘表所用太守诸葛玄……’刘繇复遣笮融协助朱皓。但是笮融到后,却是「果诈杀皓,代领郡事」。然则笮融此举,实则是取死之路。

但因果缘由,却需从诸葛玄谈起……

实际上,诸葛玄之死因,正史中尚留有存疑……

参《诸葛亮传》载,‘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即面对朝廷委任豫章太守时,诸葛玄选择退让,后隐居于荆州。

然《献帝春秋》却道,‘建安二年(197)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西城」隶属海昏县,即今武宁县西。连通荆、扬二州,可直接由陆路,从长沙进入豫章。故诸葛玄屯兵西城,意味着并未就此放弃。

而后诸葛玄死于「西城民反」。实则是因同年袁术称帝,而受到牵累,死于世族豪商之手。故而《诸葛亮传》中对诸葛玄之死隐而不言,并且有所修饰。毕竟诸葛玄受袁术指派,死的并不光彩。

故两相比较,《献帝春秋》所载,应更为可信。

且无论诸葛玄依附袁术、抑或刘表,二者皆不会允许诸葛玄轻易「退缩」。而诸葛玄同样渴望出仕,振兴家族。

诸葛玄既然不甘心,而与朱皓屯兵对峙,必然会使用计谋、手段,以逼退朱皓。

换言之,笮融「杀郡守朱皓,入据其城」,背后应是受到诸葛玄的推波助澜。否则笮融势单力薄,夹在刘繇、袁术之间,即使暂时夺得城池,亦将面临两方之怒火。笮融再贪婪,又岂会自寻死路。

但诸葛玄却是借刀杀人,利用笮融而已……

《刘繇传》有云,‘笮融后为扬州刺史刘繇所破,走入山中,为人所杀。’

笮融贪婪无义,但归根溯源,无非是乱世求生。

许子将曾云,‘笮融出军,不顾名义者也’。然这种事在乱世屡见不鲜,譬如刘备杀车胄,可谓与笮融之所作所为如出一辙,甚至青出于蓝,区别只是刘备懂得伪装而已。

生处乱世,亦只能说笮融背景不够大,能力不够强。

不过,笮融另辟途径,同样做到了名留青史,甚至是香火不断……

《后汉书》载,‘遂断三郡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

笮融虽然中饱私囊,囤积大量财富,却花费巨资在下邳修造浮屠寺,布施百姓。

九镜塔

据《邳州志》载,‘初平四年(193),笮融任下邳相时,于下邳城西南二里处的半山坡上建浮屠寺’。

寺中有塔,上有金盘,下有重楼,塔为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故名「九镜塔」。

塔身内外有佛雕480尊,饰以黄金锦衣,塔内有148级台阶,盘旋而上直至塔顶,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最早之佛塔。可谓宏伟、奢靡,却不幸于宋、金交战中,为战火焚毁。

现九镜塔,位于徐州市睢宁县九镜湖文化生态园浮图寺,重建于2006年。

现扬州天宁禅寺,即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中,有笮融祠佛。其云,浮屠寺是中国见于史籍的造像立寺之始,结束了黄老与佛陀同祀之局面。

笮融大力弘扬佛教,在江淮间形成浓郁的宗教文化,推动了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浴佛会亦开创了佛教活动之先河。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笮融的影响深远,是中国佛教一位代表性人物。

又徐州竹林寺有弘道阁,立有笮融塑像,纪念其弘扬佛教之贡献,世代享受香火供奉。

相关推荐